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中國三大石窟,以及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河西走廊的西端。始建於先秦十六國時期,經曆了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元朝十六國的建設。形成了巨大的規模,有735個洞窟,45000平方米的壁畫和2415套泥塑彩塑。它是世界上最大和最豐富的現有佛教藝術遺址。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7公裏的五洲山南麓,石窟沿山雕琢,東西長1公裏。這裏有45個主要的石窟,252個大小不一的窟龕,以及51,000多尊石像,是中國最大的古代石窟之一。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它是中國石雕藝術的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大約建於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時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的龍門山和香山上。它大約有一公裏長。今天,這裏有2345個石窟,2800多塊碑文,10萬多尊佛像和70多座佛塔。最大的佛像高17.14米,最小的隻有2厘米。龍門石窟曆經無數個朝代而長期存在,保留了大量的實物圖像和文字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發展變化,也使中國的石窟藝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現已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和國家5A級景區。
雲岡石窟,建造時間在成帝北魏時期至明帝孝莊時期,公元460年至公元524年,共60餘年,地址在山西省大同市武現島,為中國三大石窟之一,長度在一公裏左右。氣勢磅礴,佛像眾多,現保存有45個洞窟,5萬多尊佛像,250多座石窟,展現了中國古代優秀的石窟藝術,例如,潭瑤五窟,設計嚴謹,規模宏大,是中國佛教石窟藝術的代表作。現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首批國家5A級景區和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是中國三大石窟之首。它始建於先秦時期,後經數個朝代的修複和經營,才形成今天的宏偉規模,共有700多座石窟,4.5平方米的壁畫,2400多座泥塑彩塑。同時它還保留著當今世界上內容最豐富、規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在近代出版時還發現石窟內共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所以後來一直有專門研究敦煌的人對這些進行研究。但是後來由於偷盜和欺詐,所以石窟丟失了很多文物,寶藏也經曆了很多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莫高窟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來在1987年被三大石窟中第一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地。
中國古代三大石窟一般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以開鑿年代為序)。
一、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以其精美絕倫的敦煌壁畫聞名於世,飛天和反彈琵琶也成為最鮮明顯著的敦煌文化。也是建造時間最早的一座佛教石窟,前秦時期就已經修築完成,曆經了幾個時代的興建,因此敦煌莫高窟的規模和藝術成就是非常高的,是佛教藝術發展的頂峰。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石窟之一,這座位於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代表了佛教藝術的第一個頂峰傑作。其中包含了大小窟龕252個,佛像近5萬1千尊。展現了雲岡石窟的規模之宏大,並且雲岡石窟靠武周山而修建的,氣勢十分磅礴大氣。代表了典型的公園5-6世紀的中國佛教文化。
三、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裏,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2680餘品,佛塔70餘座,造像11萬餘尊。
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可謂是建造時間最久的一座石窟。一直從隋唐至宋代,不算最初北魏的修建,又連續修建了400餘年之久。並且位於懸崖峭壁之上,其中所藏的佛像數量高達11萬尊。代表了當時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峰,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相關說明
敦煌莫高窟有5萬多件古代的文物,其衍生而出的典籍被稱為是敦煌學,但是在近代遭到了嚴重破壞,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是2008年我國最佳旅遊品牌景區,其中的曇曜石窟,是我國佛教藝術的巔峰經典傑作,龍門石窟不僅反映出我國5-10世紀皇室信佛的興衰變化,同時側麵反映出我國曆史上的經濟狀態,有著重大意義。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三大石窟
我國現有的三大著名石窟分別是:
1、莫高窟,位於甘肅省的敦煌市,是隨著絲綢之路的興衰而興衰。莫高窟開鑿於十六國時期的前秦,現存的大小洞窟有491座,塑像有2400多尊,壁畫45000餘平方米。敦煌莫高窟的人物壁畫精美絢麗,充分體現了隋唐宗教繪畫的現實主義思想。
2、雲崗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大約1000米,現存45個主要洞窟,51000餘尊雕造像,其中的大佛最高達17米,正準備申辦“世界文化遺產”。⠀
3、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始建於北魏時期,南北長約1000米,現存2100多個窟龕,共有3600多品碑刻題記,還有40多座佛塔。
中國古代三大石窟指莫高窟、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一、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裏處,是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前秦苻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曆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
莫高窟是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
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它是中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
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石窟始鑿於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於北魏遷都洛陽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公元520~525年)。上承秦漢現實主義藝術的精華,下開隋唐浪漫主義色彩之先河,與甘肅敦煌莫高窟、河南龍門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之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三、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麵12公裏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中國三大石窟之一。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後來,曆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
中國的三大石窟是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莫高窟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的鳴沙山東麓。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城西的武周山麓。龍門石窟位於河南洛陽南郊伊河岸邊。
1、莫高窟
位於甘肅省的敦煌市、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
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曆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曆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492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2、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裏,氣勢恢弘,內容豐富。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造像5萬1千餘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
3、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來,曆經東西魏、北齊,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
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裏,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2680餘品,佛塔70餘座,造像10萬餘尊。 其中最大的盧舍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她麵容豐腴典雅,笑意微露,端莊而美麗。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極高的藝術造詣。
擴展資料
一、莫高窟價值
敦煌壁畫中有音樂題材洞窟達200多個,繪有眾多樂隊、樂伎及樂器,據統計不同類型樂隊有500多組,吹、打、拉、彈各類樂器40餘種,共4500多件。敦煌藏經洞文獻中也有曲譜和其它音樂資料。
豐富的音樂圖像數據,展現了近千年連續不斷的中國音樂文化發展變化的麵貌。為研究中國音樂史,中西音樂交流提供了珍貴資料。
敦煌石窟大多數洞窟的壁畫中幾乎都有舞蹈形象。有反映人間社會生活、風俗習尚的舞樂場麵和舞蹈形象,如西域樂舞、民間宴飲和嫁娶舞樂;有經變中反映的宮廷和貴族燕樂歌舞場景;有天宮仙界的舞蹈形象,如飛天的舞蹈形象,供養伎樂等。
還有藏經洞保存的舞譜及相關資料。舞蹈藝術是無法保留的時空藝術,古代的舞蹈形象,現代人已知之甚少,就敦煌石窟舞蹈形象的珍藏而言,堪稱舞蹈藝術的博物館,保存了無數高超的舞蹈技巧和完美的舞蹈藝術形象,代表了各時代舞蹈發展的麵貌及其發展曆程。
二、雲岡石窟價值
雲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
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於世,顯示出複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雲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曆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雲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匯貫通。
三、龍門石窟價值
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是寶藏。著名的書法精品龍門二十品,是後代碑拓鑒賞家從龍門石窟眾多的石刻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書法極品。這些碑刻不僅記錄了發願人造像的動機、目的,還為石窟考古分期斷代提供了依據。
清代學者康有為曾大力提倡整個社會書寫要用魏碑體,還稱讚魏碑有十美,如:筆法跳躍,結構天成,血肉豐美等。時值今日,魏碑體還作為標語、裝潢用字廣泛使用。由此可見,二十品在書法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龍門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但它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時尚。石窟中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建築、書法、音樂、服飾、醫藥等方麵的實物資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大石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莫高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雲岡石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龍門石窟
中國三大石窟指: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省敦煌,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龍門石窟為中國各大石窟之首,位於河南省洛陽市。
中國三大石窟
莫高窟始建於前秦宣昭帝苻堅時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主要文物有:藏經洞、九層樓、飛天壁畫等。
雲岡石窟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從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開鑿,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開鑿60多年,主要文物有:曇耀五窟。
龍門石窟的營造自北魏至清末,是魚躍龍門傳說的所在地,著名景點有:盧舍那大佛、“剪刀手”佛像、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
關於中國三大石窟和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中國三大石窟的詳細內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