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全國人大代表 江蘇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天琦:推動財政可持續發展 全力服務保障“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
來源:中國財政
推動財政可持續發展
全力服務保障“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
江蘇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王天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財稅體製改革,對健全預算製度等作出重要部署,突出了統籌、公平、效率、可持續等財政改革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為全國發展大局作貢獻。江蘇財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力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增強財政可持續性為統領,加強財政科學管理,主動以“當家”思維做好“管家”工作,積極探索構建現代財政製度體係,全力服務保障“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更加給力支持經濟回升向好
深刻領悟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重大決策部署,自覺把握“更加積極”的內涵和外延,牢固樹立“大財政”理念,保持定力、積極作為,充分發揮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努力提升政策目標、工具、節奏、力度的匹配度,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到刀刃上,為經濟穩增長賦能加力,為江蘇勇挑大梁做好支撐。
一是多舉措釋放消費潛力。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更好激發耐用消費品更新需求,促進消費升級。積極謀劃提振消費財稅政策,推動構建全域全時全齡消費新場景。支持拓展首發經濟消費、擴大服務消費,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紮實推進企業穩崗、就業幫扶,及時落實民生社保領域各類提標提檔政策,為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增強消費信心和能力。
二是大力度促進投資增效。探索設立政府投資項目儲備庫,製定政府投資負麵清單,加強“兩重”項目建設謀劃。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以政府投資充分帶動社會有效投資。加快探索省級政府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財政績效管理。
三是廣覆蓋放大政策撬動。推進財政支持方式從無償支持向更多發揮資金牽引性、撬動性作用轉變,拓寬貼息、擔保、風險補償、基金等政策工具的應用範圍,激勵金融機構“敢貸”,引導民間資本“願投”。推進外貿出口方麵保險、信貸支持,更好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促進服務貿易、跨境電商、海外倉建設。
四是穩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將預期管理與重大財政政策同步謀劃部署,統籌推進預期引導和政策實施,積極回應社會關切,進一步形成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穩定社會預期、增強信心共識。
加強資源預算統籌
更加主動拓寬財政增收渠道
加強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是應對收支矛盾、提升財政政策效能的關鍵舉措。財政部門要充分發揮綜合經濟管理部門作用,切實增強全局意識和整體觀念,進一步完善生財、聚財、用財多元統籌機製,實現財政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優化,努力以收入的“穩”,解支出的“難”、保發展的“進”。
一是科學統籌資源和預算。把依托行政權力、政府信用、國有資源資產獲取的收入全部納入政府預算管理。持續推動預算安排與存量資金有機結合,研究出台《非財政撥款資金集中收付管理辦法》,加強非財政撥款預算執行管理,加快實現單位賬戶資金零餘額化。研究建立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收繳比例動態調整管理機製。
二是加強財政金融聯動。推動財政職能延伸,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出台《關於加強財政金融協同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係統謀劃“財政+金融”一攬子政策。以組建省級金融投資平台為契機,促進財政資金與金融資源雙向互動,形成資源集聚和政策調控倍增效應。
三是深入推進資產盤活利用。全麵開展國有資產清查盤活,推動賬外資產入賬、不動產確權登記、監管平台建設等事項。積極探索運用基礎設施REITs、ABS等市場化方式高質高效盤活資產,提升資產統籌效能。
四是大力培育優質稅源。及時貫徹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產業發展,切實規範利用財政補貼開展招商引資行為,積極構建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深化運用“財稅協同、廳局會商”機製,密切跟蹤重點稅源企業發展,加強稅費政策效用評估,妥善做好政策優化調整,形成財政經濟的良性互動。
精準投放資金資源
更加聚力支持高質量發展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走在前、做示範”的重大使命,始終把支持高質量發展作為財政部門的重要任務,堅持以增強財政可持續性統領政策導向、資金投向,加強政策集成投放,主動以財政資金為牽引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集中資金資源辦好大事要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支撐。
一是實施精準政策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力保障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推動實施省科技重大專項、前沿技術研發項目和基礎研究重點項目。支持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深入實施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專項行動和新一輪“智改數轉網聯”行動。持續推動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投資,撬動各類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二是落實普惠舉措保障改善民生。推動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製,提高高等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聚焦“一老一小”完善保障政策,加強普惠育幼服務體係建設,完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推進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製。
三是持續發力推動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發展。圍繞落實國家區域戰略、省“1+3”重點功能區建設,支持重大產業帶布局、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推動健全常駐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製度。加大涉農專項資金整合力度,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聯動機製,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投入支持農業農村發展。
四是保障投入強度加快美麗江蘇建設。保持財政投入力度,支持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麵綠色轉型。支持高標準推進長江大保護和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加強生態保護與修複。
係統謀劃改革舉措
更加有效積蓄財政發展動能
將深化改革作為增後勁、強動能的重中之重,緊緊圍繞促進短期財政穩定和長期可持續性,加強財政科學管理,統籌發展和安全,積極探索適應江蘇實際的現代財政製度體係,以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財政可承受作為基礎,注重係統集成和改革實效,創新管理舉措和長效機製,進一步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努力把改革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
一是堅持係統化導向。持續完善“1+3+N”財政可持續發展政策框架,加快完善適應新形勢的預算、債務、資產、財會監督、基金管理等一攬子政策,拓展財政發展的增量空間。編製三年滾動財政規劃和五年財政中期規劃,加強財政規劃與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等銜接,促進財政資源與經濟發展的跨期統籌匹配,實現局部與整體、當前與長遠在更高水平上協調統一。
二是提高精細化水平。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持續完善應保必保、應壓盡壓的資金管理機製,及時清理政策到期、交叉重複、低效無效的專項資金。完善對同級部門過緊日子情況的評估機製,將評估結果與預算安排掛鉤。擴大專項資金直達快享清單,更多采用免申即享、公平普惠支持方式。落實堅持過緊日子要求,建立財政承受能力評估製度。探索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財政管理。
三是推進標準化建設。實施省級財政支出標準體係建設三年規劃(2025—2027年),加快通用支出標準和專項支出標準建設,強化支出標準在零基預算管理應用。推進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積極運用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推動財政支出降本增效。
四是守牢防風險底線。對“三保”和債務風險防範機製作出適應性調整,以過硬的措施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嚴格落實“三保”分級責任體係,進一步強化監測預警、快速響應處置機製。探索“三保”備用金製度,在部分地區試行設立“三保”專戶。打好化債政策“組合拳”,開展專項債券“自審自發”試點,深化地方融資平台改革轉型,加快構建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係。
五是加強法治化保障。推進“五位一體”財會監督體係建設,推動財會監督與各類監督貫通協調。完善法治財政管理體係,加快《江蘇省財會監督條例》、《江蘇省非稅收入管理條例》立法修訂,進一步加強財政執法和執法監督。
責任編輯:李豔芝
值班編輯:趙梓軒
排版製作:趙梓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