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的答案要考慮幾個方麵的因素,首先就是機構的師資力量,其次是你認可的學費區間,再次是機構的課時安排。
首先說一下師資力量,線下機構裏的老師是泛泛而言的,是廣義的,是那種我教你東西,你得叫我一聲老師這種關係。
而並不是正規的持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編導生大多遇到的一般都是剛畢業不久的學生或者甚至是某些藝術院校在讀的學生,
對於編導生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比如說故事編寫,比如說影評,可能機構請的這些年輕學生或者畢業生呢,他隻能講一些跟這些搭邊兒的知識,
比如說視聽語言,然後講一些框架性原則性的東西,比如說你影評應該怎麽怎麽去寫,你的故事應該怎麽怎麽去寫。
而機構教影評的老師有沒有自己寫過影評或發表過影評,或者教故事的老師有沒有自己寫過故事或者發表過故事,那就很難說了,
這個留著你自己去問吧。但是如果不好意思問也就別問了,不過這就是一個最簡單又最好區分的衡量指標。
然後說說學費區間吧。如果想在大學學編導,在統考和校考之前麵臨的培訓費,一般來說大幾萬小10萬是跑不了的,有些誇張的甚至可以去到大幾十萬。
我個人認為吧,對於能夠支付起大幾十萬培訓費的家庭來說,這學費對他們來說沒負擔,但是如果隻是考慮支付大幾萬小十萬這樣的家庭來說,其實這點培訓費還真往往就是個負擔,
但事實上呢,有渠道可以大大減輕這種家庭的學費負擔,你之所以不知道,那是因為信息不對稱,
滿哥老師建議,對於覺得線下機構培訓費太貴的學生家庭來說,應該考慮線上機構,因為線上機構它的培訓費呀,可能和線下機構的相比,隻有它的1/4、1/5甚至更少,但是質量呢,可能反而比線下機構的還要強。
你不要覺得一分錢一分貨,線上機構肯定比不過線下機構,因為便宜沒好貨,我要說的是線上機構和線下機構根本就沒有可比性,為什麽?因為他們不是存在於一個次元,
線上機構沒有線下機構那些場地租金、裝修費、行政開支等等七七八八的硬支出,你要知道這些支出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實際上都是從你學費裏麵出來的,所以線上的培訓費會比線下的少太多太多。
然後第三點,來說說關於線下機構的課時安排的問題。如果你選擇線下上課,那麽時間和空間可能都由不得你,首先往返於線下機構的來來回回的時間,這個是硬性的時間支出,
第二,線下機構的授課往往是半天起,有時候更是整天整天的安排,其實有必要這麽安排嗎?
可能大多數上過這樣課的學生,心裏麵都會有一個答案。線上課程首先就免去了你的舟車勞頓,而且如果是錄播課程的話,學習時間就完全掌握在你的手裏了,上直播課,你也隻需要按點在你書房裏候著就行了。
線上課程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一般來說很少口水話,全程都是幹貨。往往線上課程的信息量,每次兩個小時就已經夠你去消化的了,
因為他沒有線下上課的那麽多時間去被磨嘰掉,相信上過線下課程的同學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如果用你獲取的信息量去除以你的上課時間,你會發現可以擠出很多時間水分,是不是這樣,沒錯吧?
而且你學的是編導,又不是學舞蹈學音樂,還非得有個地方去閃跳騰挪去吹拉彈唱,編導生PK的是腦子的思考力,不是肌肉記憶。
你要知道,現在對於編導生而言,文化課比專業課重要得多,掐著指頭算算你還有那麽多時間去往返奔波,把時間耗費在路上,把時間耗費在水分裏嗎?理性的思考權衡一下,你就會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