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陳名傑:豐富的文物資源是講好北京故事的最好素材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白金蕾)8月4日,2022新京報貝殼財經夏季峰會“數字技術展大美中國”主題論壇在京舉行。“北京作為世界著名古都,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有7處世界文化遺產,3840處不可移動文物,還有501萬件(套)文物藏品。這些豐富的文物資源,就是講好文物故事的最好素材。”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名傑在致辭時表示。
“插上數字技術的翅膀,我相信北京一定能成為文物活起來的典範之區。”陳名傑說。對於如何利用數字技術推動北京文物資源的利用,他提出有四點思考:首先,要推動文物資源的生活化。文物隻有走入人民的生活,為人民高品質生活服務,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才能發揮文物的作用。通過數字技術和文物結合可以更好地提高文物的表現力、感染力,同時要在這個過程中增強人民的曆史自覺和文化自信。
其次,要加快文物資源活化利用的產品化呈現。“我們要把文物故事講好,讓更多文創產品供大家選購,從書簽,到雪糕,到各種文創產品,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周邊產品,可以讓社會公眾越來越喜歡逛博物館。”陳名傑說。
再次,要加強文物資源的場景化。陳名傑認為,文化產品、文創產品的消費,需要有沉浸式場景,希望有更多沉浸式場景把文物的價值詮釋好,把文物故事講好,讓公眾在身臨其境的場景中喜歡上文物的內涵和中國的文化。
最後,要推動更多文物故事走向國際化。“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又作為國際交往中心,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文物故事、文物素材能夠走向世界,為世界人民所喜歡,讓世界來讀懂中國,讓文物在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方麵發揮更大的作用。”陳名傑說。
出席本次主題論壇的嘉賓還有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劉玉珠,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館長、黨委書記馮乃恩,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譚平,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俞天秀,故宮博物院數字與信息部副主任於壯,三星堆博物館館長雷雨,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主任舒展,黑弓Blackbow創始人、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視效總監王誌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交互媒體藝術設計研究所所長張烈等嘉賓。
2022新京報貝殼財經夏季峰會“數字技術展大美中國”主題論壇由北京市文物局擔任指導單位,由新京報社和貝殼財經主辦,騰訊公司聯合主辦。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新京報一直關注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本次論壇聚焦“數字技術展大美中國”的主題,為建設美麗中國總結智慧和經驗。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