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業內:地方債風險總體可控 未來規模將嚴格受控|債務|地方債|規模 ...
方洪波 - 任職經曆
1987年~1992年,就職於湖北襄樊的東風汽車製造廠(中國二汽)。⠣
1992年11月,辭職後來到廣東順德,到美的集團工作,就職於總裁辦。⠣
1995年,在美的集團市場部就職並擔任美的廣告公司經理。⠣
1996年,方洪波被任命為市場部部長,負責全麵的廣告、營銷和銷售工作。⠣
1997年,就任美的集團空調事業部國內營銷公司總經理。⠣
2000年,就任美的集團空調事業部總經理。⠣
2001年,就任美的集團副總裁兼空調事業部總經理。⠣
現已讀完新加坡大學的MBA,又考入南京大學攻讀博士。
方洪波 - 生平事跡
從老板的“近臣”,到成為“外藩”,最後再偏師問鼎,回歸“中央”。考究方洪波的成長道路,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跨越式崛起的企業家,其成功的背後,不僅有努力和汗水,亦需要洞察時機與人性的智慧。
近臣,放大的機會與高起點
在美的內部,方洪波為稱為“坐飛機升上來的老總”,可謂青雲直上,而借給他這朵雲的,正是美的總裁何享健。
1992年,方洪波從東風汽車(6.19,0.03,0.49%)辭職後來到廣東順德,憑借其紮實的文字功底,進入美的總裁辦。方洪波那時的工作,是出版內部刊物《美的報》。從組稿到寫作、編輯,是方洪波的主業。給領導們寫講話稿和各種報告,是不能少的副業。在這個過程中,方洪波了解了美的,也分析了美的。並漸漸開始參與公司的宣傳、推廣工作。
關於方洪波的發跡,在美的早期員工中有所流傳,據說當他還是美的總裁辦最基層的編輯時,某次隨同何享健出差,方洪波將其觀察到的市場情況進行了整理總結,並在見到何享健時適時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方洪波的膽略與見識,給何享健留下很深的印象,回來後不久,何享健便提拔了方,並自此以後視其為親信。方也得以有機會展示才幹,一步步崛起。
無論在企業中還是政治領域,“近臣”總是容易得到更多的機會,這是一種近乎潛規則的常態。因為近,所以分享的注意力多,一切都被放大,同時起點更高,如果被賞識,也許就會獲得超常規的發展。
以今日的眼光看,何享健確實有識人之能,方洪波在其“近臣”生涯中,頗有得意之作,方洪波初露頭角在1995年,當年方洪波操辦了一個轟動全國的大廣告。當時鞏俐青雲直上,充滿了熱度和神秘感,通過一係列運作,“美的生活美的享受”,就在鞏俐的眼波流轉中,成了當時流行的廣告語。而當年,美的家電產品銷量便開始大增,令何享健大為賞識,也為方洪波日後出為“外藩”,獨立掌控一方埋下伏筆。
最大的“外藩”,信任與勝任兼備
1997年,美的遭遇嚴重危機,空調業務陷入穀底,到底任用誰來挽狂瀾於既倒,在美的最高決策層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何享健力排眾議,起用而立之年的方洪波,使其主管美的空調國內銷售業務。
方洪波上任之時,可謂美的危難之秋,當時空調市場排名第一的是春蘭,第二位是華寶,第三為格力。春蘭一直是傳統的老大,遙遙領先;同城的華寶發展迅猛;科龍、海爾等新秀來勢洶湧,唯獨美的空調銷售卻在下滑,排在全國第六位左右,很有可能會讓對手給吃掉,據說當時順德市政府還有意讓科龍兼並美的。美的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
方洪波上任之始,大膽提出“讓銷售向營銷轉變,讓生產製造向顧客需求轉變”。“兩個轉變”雖說簡單,但對美的這家一上市就被外界譏諷為“一架三輪車,駛上了高速公路”的鄉鎮企業來說,卻是脫胎換骨。為了籌建營銷體係,方洪波親自到人才市場選拔人才,在全國各地整整招了19批,培訓了一批年輕的“小虎隊”。
1998年,全國空調大戰拉開序幕,方洪波組建的營銷軍團,其空調銷量劍指三強,達90萬台,增長速度是200%,美的借此不僅解除了危機,還一舉奠定其空調行業一線品牌的地位。
開山之舉便出手不凡,使何享健更對其刮目相看。在此過程中,方洪波也展現出了其過人的戰略眼光。方洪波當年提出的兩個轉變和後來的渠道扁平化,當時隻有TCL實行,在家電行業尚為先鋒。其後幾年,渠道扁平化才逐漸成為家電行業的主流。以學曆史出身,並且沒有一線操作經驗的方洪波,能夠預見到行業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並且搶占先機,不得不承認其過人的戰略思維天才。
2000年,因其在空調業務中的出眾業績和聲望,方洪波出任美的空調事業部總經理,當時美的有六大事業部,以空調事業部最大,銷售額占整個集團的60%,方洪波也正式成為美的最大的“外藩”。
作為美的最大“外藩”,方洪波也確實不負眾望。時至今日,美的已經成為僅次於海爾的全國第二大家電製造商,而且仍然保持多年以來的高速發展。在此過程中,方洪波的身份也一直在變,從空調事業部總經理到集團副總裁,直到今日接任董事長,基本上是一路升遷,被美的視為肱股。
英雄氣概與內斂氣質
在方洪波的身上,有很多互相矛盾的氣質,也許是其兼具“近臣”與“外藩”的經曆所致。
在早期的媒體眼中,學曆史出身的方洪波崇拜英雄,以英雄為向導,以偉人為榜樣。方洪波對中國曆史的感悟是:中國曆史都是偉人英雄的曆史,如果你不是英雄偉人,在曆史長河中將默默無聞一文不值。
方洪波1987年畢業,進入東風汽車工作5年,在那裏,他認為自己“20歲就可以看到自己50歲的樣子,而英雄是不可以沒有傳奇的”。於是,就來到廣東,到美的發展,後來才有了在美的的傳奇故事。
洋溢著英雄情懷的方洪波,在美的高歌猛進,從總裁辦最基層的內刊編輯做起,到成長為知名職業經理人,其中必然有一種強烈的出人頭地,成為英雄豪傑的情懷在驅使他不斷努力。
另外一個截然相反的方洪波,則是內斂而恭謙自抑的。方曾經對某媒體說過,相對於“老板”這個概念,老板是天生的,是天才;而職業經理人是嚴密的機器標準件,是打工仔,靠的是職業的素質和能力。
一個有強烈英雄情結的人,都甘願做保姆式人物,似乎很難讓人理解。在後期關於“英雄”的解釋時,方洪波也改變了口吻,近幾年來,一直提倡“團隊英雄主義”,似乎很忌諱別人談到自己早年曾有過要成為英雄的誌向。
而當外界猜測美的到底是走“禪讓”製還是“父傳子”製接班人路線時,據美的內部人士透露,那段時間方洪波不接受任何采訪,表現得非常謹慎。
一麵是激情澎湃,有著強烈的進取精神和出人頭地的動機,一麵卻謙恭自抑,兩種矛盾的性格特質在方洪波身上得到統一。也許,不僅僅是方洪波,一切活得長久的企業二號人物,都兼備兩重特質。才華與勇氣,是其得以不斷進步的動力,而謙恭自抑,則使企業一號人物覺得放心。
功高而不震主,在中國這個人治色彩濃厚、威權思想普遍留存的商業社會中,絕對是一種明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