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區名人錄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admin3382025-07-04 17:26:13
米芾 [宋] 米襄陽 (1051~1107) 米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海嶽山人等。漢族,後遷居湖北襄陽,長期居潤州(今江蘇鎮江)。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勳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為武職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輔,官至武衛將軍。其母閻氏,曾為宋英宗趙曙皇後高氏的乳娘。 米芾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初師當時某位秀才,後是歐陽詢、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又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其繪畫擅長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書法中的點入畫,用大筆觸水墨表現煙雲風雨變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稱米氏雲……[詳細] |
範宗尹 [宋] 南宋初宰相 (1100~1136) 範宗尹(1100-1136),字覺民,襄陽鄧城人。少篤學,工文辭。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遷侍禦史、右諫議大夫。南宋初宰相。字覺民,襄陽鄧城(今湖北襄樊)人。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遷侍禦史、右諫議大夫。靖康初,以論棄太原三鎮為言者所劾,罷歸。張邦昌立為楚帝,遣其詣康王勸進。建炎元年,出知舒州,又以受偽命責置鄂州。召為中書舍人,遷禦史中丞。三年,拜參知政事。四年,授通議大夫、守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禦營使(《宋宰輔編年錄》卷一四)。紹興初,為秦檜所擠落職(同-卷一五),出知溫州。六年,退居天台,卒年三十七。宗尹有才智,篤學工文辭。其《遊龍華寺二首》雲:“宿雲開嶺岫,晚稻沒川原。村暗桑枝合,林……[詳細] |
米友仁 (1074~1153) 米友仁(1074-1153)〔南宋〕一名尹仁,字元暉,小名虎兒,晚號懶拙老人,祖籍山西太原,遷襄陽(今屬湖北),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係米芾長子,世稱“小米”。書法繪畫皆承家學,故世稱“大小米”。早年以書畫知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應選入掌書學,南渡後備受高宗優遇,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高宗趙構曾命他鑒定法書。但對鑒別書畫“往往有一時附會迎合上意者”。工書法,雖不逮其父,然如王、謝家子弟,卻自有一種風格。他和其父米芾,均為收藏家、鑒賞家。其山水畫脫盡古人窠臼,發展了米芾技法,自成一家法。所作用水墨橫點,連點成片,雖草草而成卻不失天真,每畫自題其畫曰“墨戲”。其運用“落茄皴”(即“米……[詳細] |
魏泰 [宋] 魏泰(生卒年代不詳),字道輔,號漢上丈人、臨漢隱居。北宋著作家。出身世族。泰恃才豪縱,曾在試院中毆打試官幾死,未被錄取。後博覽群書,廣交遊,與王安石、黃庭堅等過往甚密。徽宗初年(公元1101年),大臣章敦讚其才,推薦他做官,他無意仕途,拂袖還鄉。姐夫曾布是王安石變法的得力助手,與呂惠卿等製定了青苗、保甲等法。魏泰對王安石的變法持肯定態度,但也提出了一些批語意見。後曾布攻擊章敦呂惠卿,他亦附和。泰性詼諧,善辯,與人談笑,無人能當其詞鋒。長以詩文,尤好談論朝野趣聞。所著《東軒筆錄》,記載了王安石變法經過,英宗(趙曙)庇護皇親,打擊報複他人的內幕,以及朝廷、官衙中-賄賂、狼狽為奸的詳情。因為他多與上……[詳細] |
魏玩 [宋] 魏玩(女,1087年前後在世),字玉如,本襄陽(今湖北襄樊)人,為北宋右相曾布之妻,從夫籍(南豐),女詞人。因夫貴初封瀛國夫人,後封魯國夫人,人稱魏夫人。魏玩自幼聰穎,博涉群書,才思敏捷,工詩尤擅詞.與曾布結成夫妻後,夫婦日相唱和,鑽研更精。成詩出語不凡,豪放豁達;為詞清麗婉約、意境感人。其《菩薩蠻・春景》:“溪山掩映斜陽裏,樓台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山牆紅杏花。綠楊堤下路,早曉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思婦戚戚容宛然在目。她善於捕捉典型,運用借喻手法寫景寫情寫人,往往恰到好處。熙寧年間,曾鞏任職洪州,曾布調任譚州路過洪州,而曾肇又恰來洪州探親,三兄弟都是進士,今又聚會洪州,欣喜之情……[詳細] |
董振 (1903~1927) 董振又名連生(1903―1927),字興國,鄧城人。9歲時入本村寧國寺和私塾讀書。1914年,隨叔父董曦轡到鴻文書院就讀。1925年6月上海“五卅”慘案消息傳到襄樊,董積極投入反帝-,成立了“五卅後援會”募捐,支持上海工人運動,不久,他同董曦轡、馬遊等進步師生發起了轟動全省的反教會運動,-、-,要求收回教育權。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8月任中共襄陽縣委員會委員,兼農運部長,成立了13個區農協會,籌辦0彈藥,打擊土豪劣紳氣焰。8月26日襄陽駐軍張聯升勾結地方豪紳,將董誘捕,次年5月27日在襄陽西門外就義,建國後,縣政府將其遺骨遷葬於襄陽烈士陵園,並立了墓碑。……[詳細] |
朱樸 [唐] 唐朝宰相 朱樸(約公元八八九年前後在世)朱樸(文獻通考作朱�\。此從兩唐書)字不詳,襄州襄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龍紀元年前後在世。以三史舉,由荊門令進京兆府司錄參軍,改著作郎。乾寧初,(公元八九四年)為國子博士。道士許岩士出入禁中,言樸有經濟才。昭宗召見,對以經義,甚悅,即日拜諫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數月,岩士為韓建所殺。樸三貶郴州司戶參軍,卒。樸著有詩集四卷,雜表一卷,(並新唐書藝文誌)及致理書十卷,《文獻通考》並傳於世。……[詳細] |
劉承恩 (1863~1922) 劉承恩(1863年3月-1922年7月),字浩春,襄陽太平店人。清末附生。早年曾典當衣物聚賭,被人視為潑皮。後因生活所迫,投效清軍,考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後投北洋軍閥袁世凱為幕僚、隨從,曾在廣西提督蘇元春屬下任管帶、綠營統領。1895年11月,隨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建陸軍”,任陸軍右翼步兵第三營幫統,後升任工程營管帶。1898年4月,襄助袁世凱創辦步隊隨營武備學堂,任學堂監督。1900年調任湖北武建左旗第一營管帶。曾率湖北新軍赴廣西鎮壓起義群眾。後留駐廣西10餘年,與廣西地方軍閥陸榮廷交往甚密。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被袁世凱召至河南彰德,委以南下武昌招撫事宜。11月,秉承袁世凱旨意先……[詳細] |
董曦轡 (1886~1928) 董曦轡,原名華祖,字子佩,1886年出生在湖北省襄陽縣鄧城。8歲時父母相繼去世,留下兄妹四人,年幼無靠,各奔生路。董曦轡依賴鄉鄰施舍,東食西宿,掙紮度日。12歲時,他被外國教會樊城福音堂貧兒院收留,入教會所辦鴻文書院邊讀書邊做雜活。他穎悟勤奮,刻苦學習,幹活之餘,手不釋卷;除在院內學習外,還求人介紹到李姓舉人家請教經義,問難質疑,五六年時間,就讀完四書五經,並涉獵子史;18歲參加縣考,得中秀才。此後他又先後入襄陽中西學館、武昌文華書院就讀;被教會選派到山東廣文大學(即齊魯大學)深造;1908年畢業後,回鴻文中學教書,1913年兼任校監。他博學多才,與人友善,熱愛教育,關懷青年,深受師生敬重。1……[詳細] |
全部樊城區名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