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10日訊私有化初步建議的公告,將金融壹賬通(OCFT.NYSE;06638.HK)推至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3月5日,金融壹賬通公告稱,收到附屬公司鉑煜有限公司提出的私有化初步建議。若交易完成,這家平安係金融科技公司將從紐交所及港交所退市。
公告披露,鉑煜公司直接持有金融壹賬通30.18%股份,中國平安通過多個主體合計持股32.12%,形成絕對控製權。對於私有化動因,公告解釋為“審慎評估公司業務前景、股價波動及轉向非上市公司的潛在裨益”。
根據提議,鉑煜公司計劃以現金每股2.068港元(每股公司美國存托股約7.98美元)收購全部流通股。值得一提的是,該價格較2月27日港股收盤價1.20港元溢價72.33%。
就私有化退市的相關問題,中國網財經聯係金融壹賬通進行采訪,對方表示以公告為準。而在公告中,金融壹賬通指出,該私有化建議尚處於初步階段,未來是否會進行要約仍未確定。公司將在每月發布公告,更新有關建議進展的情況。
作為平安集團孵化的金融科技平台,金融壹賬通自2019年美股上市後始終未能擺脫虧損陰影。財報顯示,2017年至2023年累計虧損達73.35億元,即便在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1.1億元歸母淨利潤,其盈利主要依賴出售虛擬銀行業務的一次性收益,核心業務營收同比下滑30.6%。
而二級市場的表現更顯殘酷。金融壹賬通港股股價自2022年上市後最高8.61港元,此後便逐步下滑,一度曾保持在每股1港元下方。在美股市場,金融壹賬發行價為10美元,而到今年2月5日,其美股股價為3.23美元。
或受私有化要約的影響,金融壹賬通股價有所回升。3月4日,金融壹賬通港股收於1.68港元,微跌0.59%;美股收於6.68美元,大漲21.45%。
博通谘詢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一般來講,私有化都是控股股東認為公司在公開市場的估值未能體現其真實價值導致。金融壹賬通近年來業績壓力較大,也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私有化決策不僅能使其規避上市公司嚴苛的信息披露製度與短期業績考核壓力,更有利於企業依據戰略需求靈活調整業務結構。此外,非公開化運作還將有效降低因監管合規產生的多維運營成本。
而對於金融壹賬通如成功私有化退市,艾媒谘詢資深分析師張毅表示,一方麵,私有化將推動運營成本優化,特別是剝離上市主體在合規維護、信息披露等剛性支出上的負擔,從而釋放更多資源聚焦核心技術研發與跨境業務拓展。同時會讓企業戰略靈活度顯著提升,可依據中長期規劃動態調整市場布局,並與平安集團數字化轉型、海外生態構建形成深度協同。
而另一方麵,退市也可能會涉及股東博弈,尤其高位持股投資者也可能會有不同意見。退市後股東情況不會再公開,中小股東退出隻能通過邀約收購,對於資金流動性也會有影響。此外,退出公眾視野後,企業公信力、行業話語權及人才吸引力可能麵臨邊際弱化,透明度下降或對品牌形象造成長期折損。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私有化提議恰逢管理層重大調整。2月5日,原CEO沈崇鋒離職,由主導平安產險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派高管陳當陽接任董事長兼CEO。這一人事變動被解讀為平安係強化對金融壹賬通技術賦能的信號。
发布评论